六安市優化“四網”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2022-07-25
來自:六安市局辦公室
優化鐵路網。推進鐵水、公鐵等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不斷提高鐵水貨運輸量和運輸比例。基本形成以合武高鐵、合安高鐵,寧西、阜六、合九鐵路等為骨架的鐵路網,建成運營華電六安電廠、中石油分路口、中儲糧及首礦大昌4條鐵路專用線,鐵路總里程約356公里。六慶鐵路先行段已開工建設,初設已通過國鐵集團審查,正進行施工圖審查,隧道工程計劃年內開工;周集港鐵路專用線正在開展規劃方案研究。
優化公路網。全市公路總里程突破2.5萬公里,位列全省第一。上半年,G105姚李至駱家庵至戚家橋新建工程(合六南通道)順利貫通,優化了主城區周邊繞城交通路網,便利過境大貨車從外圍分流繞行,減輕了六舒路過境大貨車通行壓力。著力創建綠色公路示范工程,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榮獲安徽省“十大最美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以及2021年度國際道路聯合會全球道路成就獎環境保護專項獎(世界上第六條獲得該獎項的公路)。上半年,大別山國家風景道(霍山段)、金寨縣中國紅嶺公路旅游風景道入選首批“安徽省旅游風景道”認定公示名單。
優化水運網。建成運營的東湖碼頭貨運量持續增長,臨淮崗復線船閘工程順利實施,加快推動淮河臨淮崗以下河段航道等級提高到二級,臨淮崗至固始河段提高到三級,著力提升航道等級,加大水路運輸量,促進“公轉水”。2021年末水路貨運量達到11003萬噸,四年來年均增長約2.8%,占比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預計到“十四五”末再增加3個百分點。
優化公交網。目前全市130個鄉鎮、1810個建制村均已開通公交線路,在全國率先建成市縣(區)鄉村四級全域公交網絡體系,“六安經驗”被交通運輸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國推廣。“交郵電”融合加快發展,創新推出“公交幫你帶”等農村物流模式,為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和低碳物流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以來,六安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車67臺,全市公交車保有量2244臺,其中新能源車2023臺(不含30臺LNG天然氣車型),占比90.15% (其中市區公交車1018臺,新能源車949臺,占比93.22%)。新增郵政城市配送車輛新能源清潔能源比例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