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運輸法學研究會舉辦了2022 年年會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交通運輸法治研討會
2022-12-06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12月3日,北京市交通運輸法學研究會以線上方式舉辦了2022 年年會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交通運輸法治研討會,研討會由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主辦。本次研討會邀請來自學界、業界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交通運輸法治建設相關議題,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關注融資租賃、自動駕駛、都市圈鐵路等前沿問題
作為未來五年民航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今年年初印發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全面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融資租賃在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中國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亞凝介紹了民用航空器跨境交易中的詳細規制及其最開始的規則走向。中國的《民用航空法》規定了權利人的所有權、占有權、抵押權和優先權。1944年的《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有條件地承認國內法的登記效力,該條約隨后被《開普敦公約》和《航空器議定書》所取代,但仍承認在愛爾蘭設置統一登記機構,通過權利登記,在各個締約國產生了對抗第三人的效果。在他看來,包括開普頓公約在內的給各國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但是地緣政治的影響,如俄烏沖突以及相關反制措施給正常的商業交易帶來較大危害且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消除。
自動駕駛亦是交通領域的新興和熱點問題。蔚來汽車北方區域法務負責人亓琳介紹了自動駕駛領域的立法規制。她表示,自動駕駛涉及基礎設施、汽車制造、交通管控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目前來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致力于把自動駕駛的規制和監管放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進行,而并沒有出臺單獨的方案。“今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生效。這個條例關注產品準入、道路測試、數據合規等多個方面,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當前,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未來新型城鎮化的一個主體形態,中國都市圈的半徑已經擴張到100公里,隨之而來的則需要解決都市圈鐵路交通擁堵的問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超表示,目前都市圈鐵路發展主要存在軌道交通供需失衡、多軌道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標準尚未建立、規劃投資建設及運營缺乏相關規范等問題。都市鐵路圈立法的解決要從解決現實需求出發,實現一體化的規劃建設,運營和服務要實現功能互補,服務兼顧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加速推進交通立法 不斷完善規則標準
截至今年1月,中國已經與147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交通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支撐、重要保障,扮演著“先行官”的關鍵角色。法律、標準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互聯互通中發揮作用?具體實踐中又面臨哪些問題?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認為,構建“一帶一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以國際化為著眼點,以現代化為特征,以立體化為表現的洲際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交通立法要成為制度保障,需要協調的交通規劃制度,建立交通合作管理平臺,協調兼容交通基礎設施的標準和技術水平。交通建設資金融資制度、交通通道安全和維護制度也需提升日程。國際聯運機制也需進一步規范。
國際標準規則的建設和適用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帶一路”的規則標準主要包括運輸規則標準、經貿規則標準的建立與對接。各國基礎設施大多擁有自身的建設標準,技術標準的不統一在跨境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成為日益重要的制約因素。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李玉濤表示,中國企業對規則標準的適應力和引領力仍然有待提升。建議引入歐美日機構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同時推動標準規則由外向內,用開放倒逼改革。加快構建ESG的相關制度規范。數字化和綠色化兩個技術方向互動前行。
境外投資既是機會也有風險,它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很大。如何維護我國的投資利益,是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北京中財中融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孫立峰博士表示,要關注境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交易結構設計。在他看來,項目交易結構是時間和空間的坐標軸上,對交易資源進行調配,然后對交易因素進行管理和交易風險進行規避,以達到最優交易效果。主要關注法務工作合規風控、財務可行的投融資結構、項目技術可行性、跨境稅務籌劃、政府支持及國際合作六方面。他提示,融資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合規體系的建設,培養合規意識。
加強國際國內標準互認 推進多式聯運智能、低碳發展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1年完成國際道路運輸4600萬噸。自1991年我國政府簽訂首個中國中外汽車運輸協定,我國國際道路運輸進入持續穩定發展的歷史時期。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霍艷麗表示梳理了“一帶一路”公路運輸的國際公約和國內規定。國際道路運輸,包含客運、貨運、危險品運輸等多個行業,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雙方在車輛、人員、貨物裝載、執法上仍需加強標準互認。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主任、副教授王霞表示,多式聯運是國際物流大通道的主要服務形態,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證。多式聯運更加環保、高效,同時更具有可持續性。“中國多式聯運呈快速、高效增長勢頭。多式聯運已經上升到國家產業安全的戰略高地,中國多式聯運需向智能化,低碳綠色、可持續以及高效集約發展。”王霞進一步介紹。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魏鎮勝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法律也面臨新情況、新挑戰。以運輸單證為例,其物權法的屬性、金融化的屬性尚沒有得到完善及推進。而具體到國際公約,也有互為沖突之處,如《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和《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公約》在訴訟時效、賠償額度等方面存在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