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副部長徐成光介紹“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李小鵬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交通運輸系統將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長期的戰略任務,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抓好二十大精神的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他還充分肯定交通運輸干部職工埋頭苦干、擔當奉獻,功不可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埋頭苦干,擔當奉獻,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再接再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新的力量。
李小鵬提出,今年,交通運輸部將編制并且實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還要科學精準地做好疫情防控交通運輸工作,全力抓好保通保暢工作,持續狠抓安全生產工作,抓緊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努力擴大有效投資,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和保障的水平,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和清潔低碳轉型。交通運輸部還要加快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建設,推動全球交通合作。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近期,還要做好全國兩會期間的服務保障各項工作。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實現良好開局
李小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進一步完善了頂層設計。交通運輸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一是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的這五年,就是從2018—2022年這五年時間,交通運輸系統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7萬億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在這當中,鐵路運營的里程是15.5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4.2萬公里;公路通車的里程是5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是17.7萬公里;港口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一共有2.1萬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有2751個,全國內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是12.8萬公里,其中可以通千噸級以上船舶的三級及以上航道有1.5萬公里;民用頒證機場達到了254個;全國一共有53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有9584公里;在農村公路方面,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郵政方面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四期集裝箱碼頭、京張高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產。像川藏鐵路、深中通道、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也在加快建設。這是第一個方面的成就,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二是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出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物流保通保暢持續強化,交通運輸新業態快速發展,各種方式的客貨周轉量、郵政快遞業務量主要指標都居世界前列。2022年這一年,全國營業性客運量達到了55.9億人次,全國營業性貨運量達到了506億噸,港口的吞吐量達到156.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了3億標準集裝箱。和民生相關的一些數據,比如高速公路9座以下的小客車的出行量超過了171億人次,網約車的日均訂單量超過了2000余萬單,共享單車的日均訂單量超過了3300萬單。另外,快遞的業務量一年超過了1100多億件,平均每天的快遞量超過3億件。這是第二點,運輸服務的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的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發布了“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發布了中長期公路規劃網。另外,交通科技創新明顯增強,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持續深化改革,健全法律法規,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
四是加強對外合作。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大橋等一大批合作項目建成投產,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開通了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300多條,海運服務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所有的沿海國家。國內航空公司經營的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郵政快遞通達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度躍升,部分優勢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制定實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重點要抓10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布局、優化結構、優化功能,做好系統集成。二是提升運輸服務的質量,努力做到人享其行、物暢其流。三是服務好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四是深化交通科技創新驅動,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五是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優化調整結構,推動清潔低碳發展。六是強化安全生產,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重點領域的安全保障。七是提升交通運輸的開放合作水平,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全球交通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八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九是提高管理的能力,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綜合監管,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大市場,優化營商環境。十是加強黨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領導,加強交通運輸戰線黨的建設。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3.8萬億元
徐成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2年,交通運輸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全年全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8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0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公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萬億元,同比增長9.7%。水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9億元,同比增長10.9%。民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200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去年一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能保持6%以上的增幅,是殊為不易的,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貢獻了交通力量。去年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印發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等系列政策文件,印發《國家公路網規劃》《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加大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力度,會同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門著力解決交通項目用地用海環評等要素保障難題,為擴大有效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加大項目推進力度。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有序實施國家高速公路大通道聯通工程等11個重大工程項目包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第一批16個重大項目,“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一批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項目相繼建成。鐵路方面,新增營業里程約50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新增營業里程約2000公里;公路方面,新增通車里程約7萬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約8000公里;水運方面,新增萬噸級泊位92個,新增及改善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約800公里;民航方面,新增頒證運輸機場6個。深中通道、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成蘭鐵路、平陸運河等西部陸海新通道重大工程,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及配套工程、南寧機場T3航站區及配套工程等一大批交通重點工程項目有序推進。在15個大城市開展了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8萬公里,同比增長約8%。改造危舊橋梁約1.38萬座,實施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工程2萬多公里,實施災害防治工程超過5400公里。
三是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發揮中央資金引領帶動作用,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3400多億元,用于公路水路建設。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交通運輸項目,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信貸融資支持作用,支持交通運輸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穩妥開展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運輸建設。
2023年,交通運輸部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繼續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交通運輸重點項目建設。
二是強化資金和政策保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
三是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和項目儲備力度,持續為擴大交通有效投資打好扎實的基礎。
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 聚焦全球合作發展
李小鵬介紹,經國務院批準,交通運輸部將于2023年9月25日到26日在北京舉辦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論壇由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具體承辦,論壇還同步舉辦第15屆國際交通技術和設備展覽會。在論壇舉辦期間,還將宣布成立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在今年的9月25-26日,論壇展會和聯盟三位一體同步舉辦或者成立。
此次論壇會期2天,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論壇主題是“可持續交通:攜手合作助力全球發展”。論壇將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進全球交通合作“五個堅持”的重要主張,設計5個議題,舉辦1場全體會議,4場主題會議,1場部長圓桌會議,以及相關的配套活動。論壇將邀請中外嘉賓參加會議,為推進全球交通合作搭建一個官方的高層次的平臺,為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提供助力。
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將以“交通天下、創新引領”為主題,重點展示國內外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智能升級、新型交通設備研發、智慧化交通運營服務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突破、新成就,為宣傳和推廣可持續交通技術、設備、標準、經驗搭建一個全新的平臺。
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將由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聯合中外企業或組織發起設立,將吸納全球交通運輸、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公司和機構成為創始會員,聯盟的定位是國際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旨在打造政府、社會、企業多層次的合作平臺。本次論壇展會將要廣泛邀請國內外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參加。
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取得階段性成效
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各地也都建立了以主要領導牽頭的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加強統籌調度,緊密供需對接,做好跟蹤服務。堅持值班值守和一事一協調,即接即轉即辦等 一系列措施,經過大家共同努力,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大動脈”和“微循環”基本暢通。一度臨時關閉關停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全部開通,各地臨時設立的公路、航道、船閘防疫檢查點全部撤銷,全國關停的縣級以上快遞分撥中心、營業網點也都全部恢復。車站、機場、港口、碼頭運行正常。
二是交通物流運行全面恢復正常。2022年,全社會營業性貨運量比2019年增長了8.2%,今年春運期間,國家鐵路的日均完成貨運量和高速公路日均貨車流量,還有監測港口的日均貨物吞吐量都比2019年增長2成以上。民航日均保障的航班量恢復到2019年的80%左右,郵政快遞日均業務量比2019年增長了159.4%。這些數字都充分說明,交通物流運行全面恢復正常。
三是重點物資運輸暢通有序。加強和重點企業的對接,確保能源、糧食、民生、外貿、農資農機、醫療等各類重點物資保障有力,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
盡管保通保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是國內國際物流保通保暢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作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鞏固已有成果,全力調動各方力量,全力做好保通保暢各項工作。
一是保暢通。要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加強督辦轉辦和跟蹤調度,及時做好重點物流通道的疏導,堅決防止長時間、大范圍的擁堵和中斷。
二是保運輸。要繼續做好供需對接和統籌調度,健全應急運力儲備,完善應急預案,切實保障各類重點物資高效順暢的運輸,促進經濟循環暢通。特別是要重點保能源、糧食、醫藥物資,重點民生物資等。
三是保運行。要加強調度指揮,加強運行監測,及時分析判斷問題,保障交通物流的安全穩定。
四是保末端。末端的暢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斷健全城鄉物流末端配送的服務網絡,全力打通城鄉地區物資運輸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五是保國際。要確保國際物流供應鏈的暢通,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著力構建開放共享、覆蓋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國際物流供應鏈。
12件更貼近民生實事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