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喜發布《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
據了解,《規劃》是自治區首個綜合交通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依據國家及自治區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結合城鎮、產業、人口及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空間分布特點,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注重存量資源優化利用和優質增量供給,完善通道、鐵路、公路、民航、郵政等基礎設施網絡,構建橫貫東西、縱連南北、順通北京、暢聯八省、抵邊達海、城鄉一體的內蒙古綜合立體交通規劃布局。
據悉,《規劃》將完善綜合運輸通道規劃布局,對接“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加快建設自治區“四橫十二縱”綜合運輸通道。重點推進G5511東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口岸通道G0616甘其毛都至海流圖高速公路、沿邊通道G331線建設。
《規劃》提到,要加快構建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干線網和廣泛的基礎網3張交通網,到2035年,自治區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達到28萬公里。
公路網方面,規劃總里程25.6萬公里、較目前增加約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萬公里、普通國省干線4.2萬公里、農村牧區公路約20萬公里,分別增加6306公里、9203公里、2.5萬公里。到2035年,基本實現縣級行政中心30分鐘上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基本覆蓋蘇木鄉鎮,縣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國道。
鐵路網方面,規劃總里程2.45萬公里、較目前營業里程增加0.97萬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4500公里、普速鐵路2萬公里,分別增加3952公里、0.57萬公里;形成“一橫十一縱”的高(快)速鐵路網布局,實現高(快)速鐵路盟市全覆蓋、普速鐵路旗縣全覆蓋。
航空方面,規劃機場數量139個、較目前增加91個,其中運輸機場27個、通用機場112個,分別增加7個、84個;打造呼和浩特對俄蒙的1個區域性門戶航空樞紐,推進各盟市行政中心、口岸、重要旅游景區等26個運輸機場建設,形成1+26運輸機場布局,顯著提升運輸機場對地市級和縣級行政單元覆蓋率;實現通用機場有效覆蓋旗縣(市、區)、重點產業集聚區、重點國有林區、重要旅游景點和自然災害多發地區。
郵政方面,著力構建“一國際、一核心、十一樞紐、兩口岸”的“1+1+11+2”現代快遞物流骨干網,即建成1個國際性的呼和浩特“三關合一”新國際快件監管中心、1個全國性的呼和浩特郵政快遞樞紐核心、11個區域性的盟市郵政快遞樞紐以及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口岸型國際郵政快遞樞紐的服務網絡。
此外,《規劃》以呼和浩特為核心,聯動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等樞紐城市,形成設施互聯互通、服務廣泛輻射、功能融合互補、支撐開放發展、運行協同高效的樞紐集群。培育呼和浩特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成包頭、通遼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烏蘭察布、赤峰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一批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口岸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