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亮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就今年春運特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回答了記者提問。
春運展示了流動中國的生機和活力
李小鵬介紹,剛剛結束的2024年春運,人流量創同期歷史新高。據統計,40天時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的總量達到84.2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8%,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7.1%。其中自駕出行成為主力,達到67億人次,約占出行總量的八成。“那兩成是通過買票上火車、上汽車、上飛機、上輪船,也就是我們專業術語所說的‘營業性客運量’。”李小鵬補充說。
李小鵬表示,春節八天假期總體天氣良好有利于出行,但是春節前后遇到了兩輪雨雪冰凍、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加起來有20天的時間,給局部地區的群眾出行帶來了不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客流和物流保持基本順暢,人民群眾出行體驗更好,物流的“大通道”和“微循環”都保持了暢通,總體實現了平安、便捷、溫馨春運。
“通過春運這40天,有力展示了一個人員和貨物高效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李小鵬代表交通運輸部向各地各部門以及全體交通運輸干部職工表示衷心感謝。他也坦言春運工作還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有的時候排隊、擁堵,服務不周到、等待時間長、信息不及時;惡劣天氣對群眾出行造成不利影響,有些地方的應對能力還需要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有的充電樁還不夠充足等。
“我們高度重視,正在復盤總結,準備采取措施不斷地完善。”李小鵬說,我們將努力提高綜合運輸的服務保障能力,努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奮力推進
交通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運輸系統上下把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為總戰略、總抓手奮力推進,這幾年取得了積極成效。”李小鵬說。
一是基礎設施更加強大。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群;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包括川藏鐵路、深中通道;“四好農村路”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所有建制村都直接通了郵。
二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平均每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到1.6億人次,每天全社會的貨物運輸量超過1.5億噸,每天有3.6億件的快件被攬收。
三是綠色智慧交通深入發展。智慧公路、智慧鐵路、智慧港口加快建設,新業態蓬勃發展,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運輸服務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貼心”。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裝備加快使用,新能源汽車使用量在公交系統當中占比達到了77.6%。
四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交通運輸部和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一部三局”大部制已經建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完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全球交通合作持續深化,多邊、雙邊的交通合作不斷加強,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精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綜合運輸體系改革,促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抓好安全生產,全力保通保暢,緊緊圍繞“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