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舍弗勒集團監事會于2017年10月5日召開會議,會議接受董事會提議,自2018年1月1日起將成立獨立的汽車售后事業部,與汽車主機事業部、工業事業部并立為舍弗勒三大事業部。
執此契機,舍弗勒公司與汽車行業部分資深媒體舉行的小型媒體見面會。會上,舍弗勒大中華區汽車售后事業部高級總監顧鈞先生分享了舍弗勒公司的變化,和他對中國汽車后市場特點的認識以及整合期的突圍之道。
舍弗勒汽車主機事業部的目標是以持續的研發實現技術的領先,業務單元包括變速箱、發動機、底盤和混合動力/電驅動四大系統,主要為主機廠提供前裝系統和部件。汽車售后事業部主要是為售后市場提供適用于轎車、輕型客車、輕型載貨車、重型載貨車、大型客車和拖拉機領域的傳動系統、發動機以及底盤系統零部件,并同時為客戶提供多種營銷及服務的解決方案。目前,舍弗勒在中國汽車售后市場已有140余家經銷商,遍布全國。
汽車后市場必將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過去十年,中國汽車銷售市場經歷了超高速的發展時期,汽車年銷量已處于全球第一的位置,汽車保有量已突破2億大關。最近兩年,整車銷售增速放緩,整車銷售利潤大幅下降,汽車行業的盈利點已逐漸由汽車銷售轉移到汽車售后服務領域。這種變化已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在兩年前,也就是在2015年前后,有近200億的資金開始進入汽車后市場,隨后雖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但最近又出現了回暖的跡象。雖然汽車銷量增速放緩,但汽車保有量還在逐年增加,而且隨著車齡的不斷增長,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汽車后市場必將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中國汽車后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在汽車銷售行業,尤其是汽車銷量和汽車保有量方面,中國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就趕超了西方等汽車發達國家。與汽車銷售行業不同,汽車后市場是有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庫存、分銷,以及維修保養環節中的服務和客戶關系管理等構成的完整生態鏈。由于消費者對汽車認識和汽車觀念的滯后,中國汽車后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發展和沉淀的西方等汽車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汽車后市場還存在較大差距、發展還很不成熟。
據統計:一輛車在銷售之后所產生的費用(包括保養、維修、易損件和用品等)高達車價的10倍。因此,國外的許多車廠已經不再依靠汽車銷售的利潤,而是通過售后維修和服務來盈利。這與打印機行業不靠賣打印機盈利,而靠賣噴墨等耗材來盈利是一樣的。
因此,中國汽車售后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汽車后市場整合期的主戰場在流通領域
汽車后市場包括消費者、終端維修服務商、零部件經銷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四個層級。在中國汽車后市場出現供需不對稱、流通堵塞的現象。對于消費者,他的需求是全車系、全車型、全配件,終端維修服務商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因此其需求也是全車系、全車型、全配件。但是,零部件經銷商基本上都是單車系、全車型、全配件,而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只能提供全車系、全車型、單配件。這就出現了供需不對稱的情況。因此,需要有流通平臺來整合這些資源,以滿足終端維修服務商和消費者的需求。
通俗一點講,終端維修服務商好比是醫院,而零部件經銷商就像是醫藥代表或醫藥公司,而零部件制造商就像是制藥廠。隨著“藥性”的不同,產品的流通途徑也不盡相同。汽車輪胎就像是維生素,更貼近終端,消費者可直接上藥房或超市去買;易損件就像感冒藥等非處方藥,即可自己上藥房買,也可上醫院找醫生開;而機電維修件則像是處方藥,必須上醫院找醫生開了處方之后才能買到。
此外,目前中國汽車后市場既有國際品牌、本土品牌的正規產品,又有假冒偽劣件。而這些產品的流通渠道,既有經過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零售商,進入到終端維修服務店的傳統渠道,又有通過電商平臺,包括B2B和B2C的新興流通渠道。總之,各種各樣的流通渠道縱橫交錯,就如同沒有經過合理規劃的道路一樣。因此,中國汽車后市場的流通領域就會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產品并不能順利進入服務終端,真正的品牌件很難出現在中國的四線及以下的城市。
為此,我們需要尋找一條像高速路上ETC通道一樣的快速通道,以打通汽車零配件的流通途徑,使終端維修服務商和消費者真正的需求能夠得到有效和高質量的滿足。
汽車后市場產業整合期的關鍵:回歸本質
現在國內汽車后市場存在過度營銷、過度保養、過度維修等亂象,而很少有人研究消費者的痛點,并想辦法去消除消費者的痛點。作為汽車后市場的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應該認真思考各自的職責所在,“回歸本質”。這就要求,所有參與者都要有個人理想并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還要提供增值服務,不但要求有職業化的服務人員,還要有系統化的管理。具體而言,零部件生產商應該為市場提供質量可靠的好產品,流通環節中的零件經銷商應多考慮如何準確快捷地將零部件送到終端維修服務商手上,而終端維修服務企業就像醫院里的醫生一樣,如何準確地找到故障點并快速排除故障。總而言之,大家都要“回歸本質”,要有契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才能讓汽車后市場穩步、健康地發展。
最后,顧鈞先生以《孫子兵法-善戰篇》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結束了本次記者見面會。